新產品介紹:Fox-MED
手術高溫煙霧對醫療人員及病人之危害
外科醫師的職業傷害也不少,例如接觸手術室裡的煙霧與有毒氣體。
外科系醫師在手術中,使用雷射、電燒、超音波刀等儀器設備,常產生多種有毒氣體及煙霧,甚至還有病毒、細菌,以致讓在現場醫護人員面臨吸入有毒氣體的職業傷害,不僅有致癌風險,也可能因為吸入病毒而遭集體感染。
手術煙塵中,可能危害人體的物質,涵蓋被汽化的血液分子、細菌、病毒、黴菌、會造成肺損傷的粉霧狀顆粒、以及化學藥物造成的有毒煙霧,包括苯、氰化物、甲醛、生物氣膠、多環芳香烴等。
煙霧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有烴、腈類、有機胺和醛類等,其中CO與丙烯腈最受關注,其它含量較少但較受關注的化學成分有氰化氫、甲醛和苯等。在腹腔鏡切除手術完成時,CO的濃度可達到100-1900 mg/L,遠高於OSHA設定的35 mg/L的標準。
研究表明腔鏡手術若不排除煙霧,病人機體就會吸收大量的CO,從而造成組織缺氧,患者出現頭痛、頭昏、噁心、心律失常等症狀。而針對於此,可採用高濃度的氧氣進行強力換氣以及抽吸裝置吸煙。丙烯腈是一種無色的揮發性液體,易被皮膚和肺吸收,並通過釋放氰化物對人體產生危害。
氰化氫在手術煙霧中的濃度達到了10 mg/L。氰化氫是一種無色的有毒氣體,易被肺、胃腸、皮膚吸收。
苯可在手術煙霧中濃度達到71 μg/m3,在手術周圍空氣的濃度達0.5~7.4 μg/m3,超過了NIOSH和OSHA規定的允許值。
第一線醫護人員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的確會吸入手術煙霧,造成的危害如同長期吸二手菸。
目前在醫院裡,醫護人員所使用的外科用口罩,只能阻絕霧煙粒徑大於3微米的物質,手術煙霧粒徑在0.1到5微米。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呼籲使用醫療等級吸煙器,才能給予更佳的過濾效果。
手術煙霧對醫護人員的危害是長期且累積的,其危害較難被注意及監測,也難被理解及重視,成為醫護界的隱形殺手。
▋ 針對醫療環境改善
在距離雷射操作的2英呎 範圍內運用流速高於40 CFM(CFM = Cubic feet per minute)、過濾 0.1 微米以上的煙塵粒子的手術用抽煙機,也可以幫助清除雷射煙霧。
科學界仍積極研究煙塵的化學與物理性質當中,在更了解其對人體的影響之前,使用 Fox-MED,可提供醫院同仁安全的防護。
醫生長期在手術室的第一線替患者執刀,比一般人吸入更多人體無法過濾,因手術造成的空氣汙染,更容易產生身體上的病變,所以應該要即刻重視第一線醫療人員的健康。
台灣在國際的醫療地位數一數二,我們應該要替得來不易的醫療人才並且好好保護他們的健康才能為廣大的民眾繼續服務。
在未來環境法規會越來越嚴格,歐洲等先進國家,若員工產生重大疾病,當地政府會調查是否為工作環境產生的污染造成員工發生疾病,若查明屬實因工作環境造成疾病發生,公司是需要負責員工發病後的相關責任及賠償。
我們希望環境可以永續經營,保護下一代有個健康的環境。
目標是 污染在哪產生,就在哪解決 !
▋ Fox-MED
全新的 Fox-MED 專為醫療使用設計 來應對雷射手術產生的煙霧和手術高溫產生的人體油脂的油煙。
Fox採雙渦輪風機負壓可達 20,000 Pa 以上,另為醫療使用設計殺菌紫外線光燈光,可在機器內部處理吸入的氣體並且消毒,在使用過程不需額外使用管線排出廢氣,可直接在同一空間使用並過濾,減少手術室冷氣消耗及空氣二次排放汙染。
過濾順序
第1道處理:預過濾處理
先行將大粒徑的煙霧捕捉過濾。
第2道處理:主過濾層
配備ePTFE高效率覆膜能將0.1μm(含以上)粒徑的懸浮微粒及微生物攔截捕捉,攔截過濾效能99.999%,其過濾效能及精密的氣密設計,能讓開刀房的殺菌淨化效果佳。
第3道處理:活性炭過濾處理(活性碳濾網)
配備專為醫院診所異味處理考量之濾毒除味濾材,能產生顯著的濾毒除味效果。
第4道處理:紫外線殺菌處理
內藏紫外線殺菌燈,對經過殺菌區的細菌病毒,作短距離高劑量照射,破壞其DNA序列或RNA之活性使其不能複製,以期降低院內菌落濃度,防治院內空氣感染。
本產品特點:
|